为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,聚焦数学核心素养落地,4月28日,一场以“模型意识”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举行。在这场由鹿城区林志辉名师工作室、温州市陈柯柯名师工作室、朱昭伟校级工作室、林迪校级工作室和吴芳芳校级工作室三级联合组织的研讨活动中,六堂精心设计的公开课,围绕“模型意识”建构展开实践探索,为数学学科教研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研讨素材。特级教师林志辉全程参与指导,以独特的教研方法引领教师深度反思与成长。
首节课上,温州市仰义第二小学钱旸洋老师带着五(1)班的孩子,以“哥哥和弟弟喝果汁”的情境贯穿教学,借助分层任务设计,将分数运算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。教学中,他引导学生从动手操作逐步深入到抽象运算模型的构建,通过分层提问、同桌互动等方式,巧妙攻克“单位1变化”的学习难点。课堂目标明晰、环节紧凑,充分彰显数学建模思想,让学生在具象实践中掌握可迁移的数学思维方法。
第二节,温州市仰义第一小学的李乐敏老师以"4支笔放入3个笔筒"这一贴近生活的场景为切入点,设置启发性问题,激发六(3)班学生思考。教学过程中,她巧妙运用图示、语言描述和数学算式等多种方式,引导学生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,建立数学模型。通过对比分析、任务递进等教学方法,让学生理解数学模型的通用性和实用性,充分体现了"小问题蕴含大道理"的教学设计智慧。
第三节由郭景欣老师执教三(1)班,借助“哪吒盲盒购物”问题,呈现与连乘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,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。紧接着,郭老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画一画、写一写等方法,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,明确每一步要解决的具体问题。在巩固练习环节,郭老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,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答,巩固对用连乘解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,提升解题能力。
接下来,三(2)班孩子跟着林杨杨老师走进课堂《连除解决问题》。本课聚焦核心问题:先解决什么问题?再解决什么问题?整节课以长方形图一以贯之。课眼环节借助书架情境勾连图、式和想法,在对比联系中丰厚除法的意义,感悟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方法的一致性。练习环节通过判一判、改一改的学习活动,在争辩和推理中强化对连除解决问题的理解和应用。
下午第一节课,李丹老师在五(3)班进行课例展示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》。李老师巧妙创设生活情境,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文字探究八分之一加八分之三,理解算理,掌握算法。哪些分数加法也可以“3+1=4“计算,紧接着她以“3+1=4”引导学生寻找分数计算、小数计算和整数计算的共同点都是计数单位不变,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,带领学生感悟计算本质,拓展思维。
最后一节由黄程浙老师执教《灵活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》。在黄老师的课上,让三(3)班的孩子颇为收益。他将数轴图作为估算的脚手架,对估得合理不合理进行验证。在用除法进行估算出现两种不同情况时,用数轴图去解释估大不合理,学生就能马上想明白,也非常的直观。
课例展示结束后,林志辉老师做了《素养进阶:模型意识发展的实践与思考》的讲座。他提出"三维反思法",为教研活动注入新活力。首先,他引导授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,追问“模型意识”在课堂中的呈现方式,以及是否达成预设教学目标。其次,在评课环节,林老师鼓励教师们积极分享听课感受,要求每节课至少提炼两个突出优点,从不同角度挖掘课堂亮点。最后,他倡导教师们大胆提出疑惑,通过开放式的交流探讨,为课堂优化提供新思路。
此次教研活动,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,更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、深化核心素养培育指明了方向。在林志辉老师的专业引领下,参与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,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,持续探索模型意识培育的有效路径。